合脚的鞋,才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
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,这句话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至今,早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教育口号,更是农村人视为走出去的“法宝”——只有读好书,才能有出路!
很多人印象中,农村中学就是为数不多的留守学生,坐在残破的教室里,等着年近老迈的教师们上着毫无新意的课。学生的日子单调而乏味,没有信息化社会的资源助力,没有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,他们的教育只局限在手里的课本。所以农村的孩子只能挤破头颅往城里的学校钻,农村的家长只能为孩子的教育付诸更多的艰辛,四处奔波。
但再华美的鞋子,不合脚也是枉然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,农村留守学生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。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,学生在学习、生活、心理等方面,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。而这些问题,是简单的高效课堂所无法解决的。
湖口四中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,其实更是留守学生的另一个“家”,开放式教学、封闭式管理、家庭式服务的办学特色,才能满足留守学生的教育需求,才能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。
当我有幸加入湖口四中的教师团队,成为湖口四中的一员。崭新的教室、先进的教学设备、宽敞的塑胶跑道,全省一流的硬件设施刷新了我对农村中学的认识。学生的视野,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得以扩展;他们的体能,通过每天的晨跑得以锻炼;他们的生活,因为规范化的管理得以自立自强!
更为重要的是,这里聚集着一批教学新颖独特、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,让孩子们的成长有爱护航——刘丹老师给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写信,指出他们每个人的优缺点;照片控的周求华老师,利用平时拍下的校园照片,给孩子们做优秀示范,激励学生;开学时班主任们拖着酸痛的腿,也坚持晚上的查寝,仔细询问学生情况……这些,都是对学校爱心育人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。
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,我们更为深刻地感知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。初中生正是学习成长的关键期,纵使再疲惫,我们也要用心为农村孩子们制一双合脚的鞋,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,越走越远,越走越宽!